婴儿辅食喂养需遵循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单一到多样、无盐无糖、观察反应五大原则。
1、由稀到稠:
初期选择米糊、菜泥等流质食物,适应后逐步过渡到软烂面条、碎菜等半固体。6月龄可从10倍粥开始,8月龄尝试5倍粥,10月龄后可接受3倍粥。每阶段需持续1-2周观察消化情况,大便性状稳定后再调整质地。
2、由少到多:
首次添加从5克开始,2-3天后无不良反应可增至10克,1周后达20克。蛋黄从1/8个起始,3天递增至1/4个。水果每日不超过30克,肉类初期每日15克渐进至30克。新食物需单独连续喂食3天再混合。
3、由单一到多样:
每种新食材单独尝试3天后再引入下一种,优先添加铁强化米粉、南瓜等低敏食物。7月龄起可组合2-3种已排敏食材,如胡萝卜土豆泥。9月龄后每天保证谷薯、蔬菜、肉蛋、水果4类食材,每周摄入不少于10种。
4、无盐无糖:
1岁前禁止添加食盐、酱油等钠盐调味品,避免加重肾脏负担。禁用蜂蜜、糖浆等可能含肉毒杆菌的甜味剂。可利用南瓜、红枣等天然甜味食材调味,或通过番茄、香菇等增加鲜味。2岁前每日钠摄入应低于400毫克。
5、观察反应:
添加新辅食后需监测皮疹、呕吐、腹泻等过敏表现,记录进食时间与症状关系。出现口周红肿、拒食等情况立即停喂并就医。建议上午尝试新食物以便观察,已致敏食物需间隔3-6个月再试。定期测量体重身高评估营养状况。
辅食制作应选用新鲜食材现做现吃,避免冷藏超过24小时。初期使用硅胶软勺喂食,8月龄鼓励抓握手指食物锻炼手眼协调。餐椅角度保持100-110度防止呛咳,每餐控制在20分钟内完成。喂养时与婴儿保持眼神交流,建立愉快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