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将于2023年6月15-17日在武汉举行,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张勇出席并发表演讲。
谈到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张勇表示,汽车企业还很薄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他看来,汽车是一个长线行业,所有企业都必须修炼内功。 “不要沾沾自喜,不要气馁,最好不要伤害别人。可以打招呼,打不上招呼的时候还要踩别人,这太鸡肋了。”他说。 .
他还呼吁汽车行业要文明竞争,“不要恶毒”,“我以为我们的汽车行业很文明,现在越来越不文明了,越来越像原来的互联网了”公司”,他抱怨道。
张勇还透露,未来三年,哪吒汽车将实现20%-30%的海外收入份额,五年内实现40%-50%的海外市场份额。 “外面还有更广阔的市场,我们不想在国内'滚'。”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勇:我的报告题目是“活如竹”,这也是我们在企业经营中秉持的理念。 竹子前四年只长几厘米,从第五年开始,每天长30厘米,因为前四年是向下扎根的。 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故事。
我们会发现在业务运营中,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你向下扎根。 你不仅要向下成长,锻炼内功和核心竞争力,更要向上。 因为你没有市场地位,没有产品曝光度,用户就会忘记你。
大家都在说两三年、三五年的“机会窗口”期。 记得三年前,大家好像都在说,未来的机会之窗就只有三年了。 最近有的同志还在说机会之窗就是未来三年。
相信“机会之窗只有三年”这句话还要再说十年。 其中,如何在向上成长和向下壮大内功之间做出选择,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我认为对企业运营尤为重要。 如何高质量地成长,如何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核心竞争力,我认为这是企业运营实践中需要思考的课题。
上半年的经营情况。 上半年销售目标没有达到预期。 我们原计划今年上半年一季度月销量超过2万(台),最晚二季度4、5月份。 这是之前的目标安排。 但今年确实过分了,价格战不断,新品涌入市场。 像我们这样的初创企业,有时候不能盲目参与价格战。 如果产品没有毛利,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实际上会卷入价格战,盲目滚动是对用户的不负责任。 两年后,你走了,买你车的用户呢?
因此,我们的策略是让我们的产品保持足够的竞争力,而不是盲目地参与价格战。 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我们的产品处于更新换代的周期。 下半年,我们两款产品都将进入换代阶段。 还要把产品打磨好,不至于形成大量无序的库存。 销售目标没有达到预期,但我们的财务指标明显好转,目前处于历史最好的毛利率,我们的现金流足够安全,我们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来应对未来两年的市场竞争到三年。 在我看来,这是今年企业经营的重大突破和提升。
还有一点就是技术创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我们推出了“山海平台”,我觉得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而具有足够技术背景的S和GT,相信这两款产品将是我们未来产品开发的特色。 你会发现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朝着运动、年轻和科技的方向设计的。 同时,我们还有一款产品正在开发中。
我们也在研究下一代产品平台山海平台2.0。 面向下一代驱动电机,还有下一代增程系统,还有区域控制,还有一些超算平台。 我们还成立了独立的零部件公司,与我们联合研发核心零部件技术。 该平台将在未来两年推出新产品。
海外业务稳步推进。 今年我们还处于打基础的阶段。 我们将东南亚市场从一个国家拓展到五个国家。 在中东、北非、南美,我们都在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阶段。
让我告诉你欧洲市场。 我们还将参加慕尼黑车展。 我们有两款车将在今年年底和明年进入欧洲市场。 我觉得欧洲市场和海外市场是我们中国车企应该去的方向。 国内市场仅在2200万到2500万辆(辆)之间,这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为了“两条腿”继续走路,中国有2200万辆(辆),世界有超过8000万辆(辆)。 更广阔的市场。 我们不想卷入这个国家。 国内要压死人,我就活。 涉及,中国人的这个(习惯)不好。
对于我们未来三年的经营目标,我们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我觉得有点挑战,但是我觉得是可以实现的,可以让公司有序、良性、稳健的发展。 我们也是第一次,这一次,我们也鼓励我们的团队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我们要做到70万到80万台,其中海外要达到20%到30%的份额。 五年之内,我们可以在海外市场达到40%或50%。 这是我们的目标。
第二个目标是我们的品牌。 说到哪吒,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性价比。 希望以后我们说哪吒这个品牌,一定是年轻化、运动化、科技化的产品。 我们以后所有的新产品,所有的产品都会往这个方向打造。 也许在燃油车时代我们没有成为大众或丰田的奢侈和愿望,但在电动车时代我们可以成为某个品牌,希望我们能成为这个品牌的形象。
第三个(目标),未来三年我们要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一些突破。 兄弟们在自研的过程中应该会发现,如果能够形成自研能力,你的迭代速度会非常快。 前几天我还向用户承诺了一个非常激进的迭代日期。 我们有几个平台,7、8、9、10月连续四次大迭代。 因为如果你已经形成了一些核心资源、核心能力的自研能力,你就会以这样一个加速的速度往前跑,否则你就永远依赖供应商,来回折腾,资源投入,包括效率,可能都达不到和你自己的一样好。 快速地。
二是山海平台2.0。 我们正面临着更科技、更节能、更环保、更智能的下一代山海平台2.0。 其电子电气架构和硬件物理特性可能与现有的有所不同。
最后一个核心组件,我们有的做,有的不做。 有些东西应该握在自己手里,做不到就放到外面。 以下是我们业务的一些想法。
其实三年前,大家都在讨论这些传统车企什么时候死。 现在传统车企的负责人都在议论新势力什么时候消亡,或者说未来就只剩下东西南北中五家了。 (车企),都在为各种销售着急。 我们不知道人民、消费者和公众应该听谁的。 风向似乎变了。
其实不需要自己定义,也不需要告诉自己去判断这个行业的发展,你让市场自然竞争。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压力和困难。 汽车行业是一个长周期,特别考验内功和护城河(行业)。 你抓住机遇,可能只把握一两年,两三年,但如果你是机会主义者,内功修炼不好,两三年后你可能就倒下了。
我们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这个观点。 如果再往前推20年,哪些公司好? 你往前推10年,往前推5年,你会发现他们和现在做的好的公司完全不一样。 一个在当时被认为不错的公司突然倒闭了。 所以让市场竞争吧。
都想出卖焦虑,都想把别人压死。 我认为第一个是文明竞争,而不是恶性竞争。 以前觉得我们的汽车行业很文明,现在越来越不文明了。 大家越来越像原来的互联网公司了。 这个市场其实已经够大了,还有巨大的海外市场,但是可以看到,现在的竞争之一就是焦虑; 二是心理有些不平衡。 我觉得造车的人要有修养,修养不够的人我不佩服,我也觉得有问题。
二是期待统一市场。 我们目前的本地限制实际上阻碍了本地大型市场的发展。 你会发现,你不是在与一家公司竞争,而是在与背后的“父亲”和“母亲”竞争。 这违反了市场的公平性。
三是不卖焦虑,就是我刚才说的,让事实说话,让时间证明,做好自己的事情,在用户市场上竞争,服务好自己的用户,培养自己的能力,不要'不着急划势力范围,怎么能像西方列强进入中国那样说话,那可不行。
我还让同事画了2022年全球15家车企(排名),我们中国车企进步很大。 前15还有几个,但是我们不在前10,还是有很多的。 路途遥远,但看看我们的内部,里面挤着一堆幼儿园小朋友,大人们还在外面看着呢。
所以第一,中国车企在电动汽车时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有竞争力。 这是第一个结论。
第二个结论是,我们还很薄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汽车是一个长期的行业,每个人都要修炼内功,不断努力。 也告诉我们不要自满,不要气馁,最好不要伤害别人。 你可以打个招呼。 打招呼可以,但要踩到别人的脚就不能打招呼。 这太鸡肋了。 .
我也必须张贴图片。 这是我们的广告GT,车子很漂亮,门口可以看,也可以试驾,大家练习对比一下,买我们GT的用户大多是保时捷和法拉利用户,40多% 他们中的大多数是首次购房者。 家里车最多的是宝马系列,他们喜欢运动。 所以这是一款很不错的车,大家可以去看看。 我们也不竞争。 我也相信,只要我们卖得好,过一两年就会有其他公司进来。 我们欢迎竞争和良性竞争。
好的谢谢你!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记录均为现场速记,未经发言人审核。 新浪网刊登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