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孩子们读书热情高
本次“书香润春苗”活动的10 所受捐助学校中,很多是寄宿制学校,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作为定远县第二所公办的留守儿童学校,谢宗广校长告诉记者,学校482 个学生中有247 个留守儿童。“很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课外阅读,现在乡村学校少年宫的阅览室和学校的阅览室,总共有近万册图书。”谢校长表示,虽然可以达到人均20 册,但图书的丰富性还是有欠缺。该校六年级学生朱晨熠告诉记者,他特别喜欢动物类、生物类图书,希望学校的书越来越多。
定远县桑涧初级中学现有438 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45 人。校长金世权介绍,学校现有图书室和阅览室各一个,“上学期图书较少,大概只有一千多册,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次配了九千多册,教育局专门安排人编册分类,我们当然觉得书籍是多多益善。”
金校长告诉记者,农村学校除了基本的教材之外,学生对于课外书籍的渴望还是比较强烈的。老师们感觉到,课堂上提问,对于问题的理解,孩子的阅读量不同,思维反应就会不一样。金校长表示,“我觉得这一次送来的图书,品类就比较丰富。”该校八年级学生丁荣菲说,自己发起狠来,一周能读五六本课外书,“老舍啊,文学之类的。每个学生在系统里都有卡号,可以借阅,我还是希望图书室里能有更多的文学书籍。”
除了捐赠图书,本报资深编辑、作家、书画家马丽春还带来了两幅书法作品赠送给乡村学校的阅览室,而张文才和许诺晨两位自活动之始就积极参与的作家,则在捐赠仪式之后步入教室,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
3老作家张文才“不虚此行”
“今天大家不要叫我张爷爷,叫我张老师”,年届70的张文才老先生自1986年离开教师岗位之后,已整整30年没有站过讲台。捐书仪式之后,张老走进了明德小学五二班教室,与孩子们畅谈梦想与科学,并以“理工男”的身份和学生们交流梦想如何引领科技进步。他表示,希望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此番他亲自携带自己的几十本作品从合肥随队同行,“写儿童文学作品是无心插柳,这么多年一直想为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种活动非常有意义,是真正的给孩子们送去营养。给孩子们做事,我确实是积极性高。”在返回合肥的路上,张老还不断感慨“不虚此行”,称下次有机会还要参加。
昨晚,张老将当天赴定远参加捐书助学活动的照片发到了朋友圈,迅速被好友们围观、点赞,他很开心地给本报记者发来短信:“感谢你们这次活动给我带来愉悦”。
4“诺米姐姐”现场“吸粉”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诺米姐姐”许诺晨之前已在600多所学校举办过讲座。当得知小朋友们都觉得写作文是很头疼的一件事,已经出了几十本书的她便幽默地表示,自己也曾经历过“写作文只有一个句号的时代”,甚至“为了让一个男生帮我打标点,我把吃雪糕的零用钱全部贡献了出来,现在想想还很心疼,因为没有雪糕吃了。”一番搞笑自白让现场小朋友哈哈大笑,瞬间消除了距离感。
许诺晨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写作的三大法宝:“第一要有兴趣和爱好,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第二就是多写日记多摘抄,对写作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我有一个笔记本,每当看到喜欢的句子就会摘抄下来反复看,那个笔记本上的内容,你们说上句我就能接出下句;第三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总结一些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