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黄水疮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皮肤屏障受损、卫生条件差、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及湿热环境。
1、皮肤破损:
婴幼儿皮肤娇嫩,蚊虫叮咬、湿疹抓挠或轻微外伤可能导致表皮屏障破坏,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轻微破损可外用抗菌药膏预防感染。
2、卫生不良:
尿布未及时更换、衣物清洗不彻底或共用毛巾等物品易滋生细菌。建议每日温水擦浴,选择透气棉质衣物,餐具玩具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体质因素:
早产儿或营养不良儿童皮肤免疫功能较弱。母乳喂养可增强抵抗力,适当补充维生素A、锌等营养素有助于修复皮肤黏膜屏障。
4、接触传播:
接触感染者脓液或污染的衣物玩具是主要传播途径。托幼机构中需隔离患儿,脓疱未结痂前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
5、环境刺激:
夏季高温多汗、尿布区闷热潮湿会加速细菌繁殖。保持室温22-26℃,出汗后及时擦干,尿布区可涂抹含氧化锌的护臀霜隔离湿气。
患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促进代谢,避免海鲜等发物。衣着宽松透气,剪短指甲防止抓挠。皮损未愈时暂停游泳等集体活动,恢复期可适当晒太阳杀菌。若出现发热或脓疱扩散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挑破水疱导致感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