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条鱼是低海拔地区常见鱼类,别称餐条、尖嘴子、游刁子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中,体背青灰色,侧面及腹面为银白色,全身反光强,无其他任何花纹,尾鳍灰黑色,下面一起来看一看白条鱼是什么鱼吧!
一、鱼种特点
白条鱼是鲤科初级淡水鱼类,栖息在低海拔的溪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中上层,行动迅速活泼,繁殖力和适应力颇强,能忍受较污浊的水质,外形与马口、翘嘴相似,主要摄食藻类,也食高等植物碎屑、甲壳类、水生昆虫等,特别喜食河中的小型虾类。
二、体型论述
白条鱼是常见的小型鱼类,体长约7~13厘米,最大可达25厘米,一般长到20厘米已经算是最大的了,只有极个别白条鱼能长到25厘米,耐低氧能力比较差,气温越高越不耐活,离水10分钟就会死亡,因此出钓时需携一小桶备用。
三、饵料选用
1、窝料:用2斤菜籽粉和上1斤面粉,加水和成团后不要一下打完,先打三分之一,30分钟后开始施钓,也可将菜籽饼敲成若干小块,投到离岸一米远处,投一次可钓一天,无须补窝。
2、钓饵:钓白条鱼对饵料的要求不高,不管是腥饵还是香饵效果都很不错,常用的饵料有野战蓝鲫、疯钓鲫、天下鲫、九一八等,在白天鱼摄食积极性高的夏秋季单开拉丝粉都能钓。
四、作钓技巧
1、钓具搭配:钓白条鱼要选稍硬一点的鲫竿或综合竿,长度2.7~4.5米即可,主线用0.8号线,子线用0.4号线,鱼钩尽量小一点,浮漂尽量用翻身快的,这样有利于观察漂相。
2、出钓时间:白条鱼春、夏、秋季均可钓,出钓时间最好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原因是这个时间河水被太阳光照射,水温升高,非常有利于作钓,下午5点后也适合钓白条鱼。
3、寻找鱼窝:白条鱼喜欢群聚栖息于溪、湖、水库等水体中上层,喜欢阳光充足、水温适宜、含氧较高的水域,选择钓点是要学会随机应变,一定要选择有白条鱼群居的水域。
4、垂钓技巧:白条鱼垂钓高手一般采用“钓翻身”法,找到鱼层后将浮漂拉高约20~30公分,然后按正常方法抛竿,若浮漂翻身时间比正常所需的时间晚的一般提竿皆可中鱼。
白条鱼是鲤科初级淡水鱼类,别称蓝刀鱼、游刁子、青鳞子等,外形与马口、翘嘴非常相似,喜栖息于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的中上层,栖息深度0至10米,晴朗天气里最易钓获,下面一起来看一看白条鱼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吧!
一、分布广泛
白条鱼分布广、数量大、繁殖快,江河、湖塘、水库中到处可见它的踪影,胆子很小,惧伯惊扰,一有动静就立即逃得无影无踪,繁殖力及适应性强,能容忍较污浊之水域,南方的热带、亚热带及部分温带地区除了隆冬的短期严寒日子外一年四季都在觅食。
二、上层鱼类
白条鱼属于上层鱼类,喜欢群聚栖息于溪、湖及水库等水之上层,栖息深度为0至10米,经常成群游弋于浅水区上,在静水或流水中都能生长和繁殖,从春至秋常喜集群于沿岸浅水区水面游动觅食,喜风浪与高温,炎热的夏天是钓白条的旺季,冬季潜藏于深水越冬。
三、食物习性
白条鱼属于杂食性鱼类,对饵料的要求不高,多以藻类、高等植物碎屑、小型鱼类、小虾、小型甲壳动物、苍蝇幼虫、蚊子幼虫、蚂蚱、小昆虫和人工饲料如麦麸、米糠以及各种植物碎屑等为食,生性贪食,进食方式为“啄吞”,即将鱼饵料推到安全地带再一口吞下。
四、群居习性
白条鱼性喜群居,南方地区尤以春末至晚秋活动最频繁,气温高、气候佳的清晨太阳未升起时就大群游动于宽敞水面且多在距岸较远的深水区,而到了午时又沉入水的中下层,傍晚时分又复现早晨水面热闹的场景,气温高的中小雨天也喜欢浮于水面跳跃游窜。
五、繁殖习性
白条鱼1冬龄即可性成熟,卵巢呈黄色,分批产卵,生殖时期常有逆水跳滩的习性,每年5~6月产卵,在水流较缓或静水的浅水地带产卵,卵径0.5~1.2毫米,怀卵量0.8~1.8万粒,卵粘性,附着于水草或石块上发育,有些白条鱼也产漂浮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