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营养不良可通过科学喂养、定期体检、营养补充、疾病预防、家庭护理等方式防治。营养不良通常由喂养不当、消化吸收障碍、慢性疾病、先天缺陷、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科学喂养
母乳是6个月内婴儿最佳营养来源,母乳不足时可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婴儿配方奶粉。4-6月龄起逐步添加强化铁米粉、蔬菜泥等辅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原则。避免过早添加盐、糖及成人食物,减少果汁摄入量以防影响正餐进食。
2、定期体检
建议家长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监测体重、身长等生长曲线变化。对于生长迟缓婴儿,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血常规、微量元素等检测,及时发现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常见营养缺乏症。
3、营养补充
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可能需要补充铁剂如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纯母乳喂养婴儿出生后需每日补充维生素AD滴剂,冬季出生婴儿可适当增加维生素D3滴剂剂量。补充剂使用须严格遵医嘱,避免过量摄入。
4、疾病预防
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腹泻等疾病易导致营养消耗增加。家长需按时完成免疫接种,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先天性代谢疾病如苯丙酮尿症需早期筛查并实施特殊饮食治疗。
5、家庭护理
建立规律的进食作息,创造安静就餐环境。记录每日进食种类与总量,观察排便及精神状态。对于厌食婴儿可采用少量多餐方式,避免强迫进食。早产儿家庭可学习袋鼠式护理等促进发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