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湿疹瘙痒可通过冷敷、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等方式缓解。湿疹通常由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环境刺激、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
1、冷敷
使用凉毛巾或医用冷敷袋覆盖瘙痒部位,每次持续5-10分钟。低温可暂时抑制神经末梢敏感度,减轻瘙痒感,同时减少抓挠导致的皮肤损伤。冷敷后需立即涂抹保湿剂,避免皮肤干燥加重。该方法适用于急性期红肿明显的皮损,但不宜用于皮肤破损处。
2、保湿护理
选择含神经酰胺、尿素或甘油的医用保湿霜,每日涂抹3-5次。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受损导致水分流失,保湿剂能修复脂质层结构,减少外界刺激引发的瘙痒。沐浴后3分钟内是最佳保湿时机,水温需控制在37℃以下。避免使用含酒精、香精的护肤品。
3、外用药物
中弱效糖皮质激素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可短期用于炎症性皮损,非激素类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及皮肤薄嫩部位。药物需在保湿剂吸收后薄涂,每日1-2次,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渗出性皮损可先用硼酸溶液湿敷后再用药。
4、口服药物
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可阻断组胺受体缓解瘙痒,夜间瘙痒明显者可联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片。严重泛发性湿疹需短期口服泼尼松片控制炎症。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适用于顽固性病例,需监测肝肾功能。
5、光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适用于慢性顽固性湿疹,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初始剂量为最小红斑量的70%,每周2-3次,治疗期间需加强皮肤保湿。光敏性湿疹或皮肤肿瘤患者禁用,治疗时需佩戴专业护目镜保护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