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是由于皮肤受到寒冷刺激而引起的炎症反应,常见于冬季和初春时节,通常表现为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尤其是瘙痒感深入骨髓。一到冬天脚也变痒了,这是冻疮吗?
什么是冻疮
是由于天气寒冷引起局部皮肤血管收缩、组织缺血所致。相关的因为素包括潮湿环境、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鞋袜过紧和缺乏锻炼等,部分患者可能与遗传有关。部分患者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患有冷球蛋白血症。
脚经常痒是不是冻疮
当脚长时间处于寒冷低温(一般10℃以下)环境中,脚部的血管会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这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而脚作为肢体末端,本身血液循环相对就没那么顺畅,持续的低温刺激使得血液循环进一步受阻,时间久了,就容易引发冻疮。
冻疮初期,脚部皮肤可能会出现局部的红肿,往往还伴有瘙痒感,尤其在进入温暖的室内,脚部血液循环开始加快恢复时,瘙痒症状会更加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如果没有及时处理,皮肤还可能会出现水疱、破溃等情况,后期愈合后可能会留下色素沉着或瘢痕等。例如,有些人在寒冷的户外行走较长时间,又穿着不够保暖的鞋子,脚部受冻后,回到家暖和过来时,就会觉得脚部特别痒,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冻疮导致的。
其他引发脚部瘙痒的原因
皮肤干燥:冬季气候本就干燥,空气中的湿度较低,脚部皮肤的皮脂腺分泌相对减少,皮肤容易变得干燥缺水,进而引起瘙痒。而且人们在冬季经常会穿比较厚的鞋袜,透气性差,脚部皮肤出汗后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会加重皮肤的干燥程度,使得瘙痒感更明显。
足癣(脚气):这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冬季人们活动减少,脚部出汗后如果鞋袜更换不及时,脚部处在相对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就容易滋生真菌。足癣的常见症状包括脚部皮肤瘙痒、脱皮、起水疱,水疱破裂后还可能出现糜烂、渗液等情况,瘙痒感往往比较强烈,而且容易反复发作。
湿疹:其病因较为复杂,可能和过敏、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冬季皮肤的屏障功能容易变差,再加上一些外界的刺激,像接触了某些化纤材质的袜子、新换的鞋子材质过敏等,都可能诱发湿疹。
防治措施
1、患处每日用温水清洗后外用冻疮软膏或10%樟脑醑揉搽。有溃疡时外用5%硼酸、10%鱼石酯软膏等对症治疗,若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被寒邪侵袭。
2、避免寒冷潮湿环境因素,以免病情继续加重。
3、必要时可以口服烟酰胺,硝基吡啶等。
4、预防冻疮的最好方法,就是促进血液循环。生活起居防寒保暖尤为重要。寒冷季节注意保暖保持干燥,鞋袜不可过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