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日的到来,许多人都会发现自己的皮肤变得干燥、紧绷,甚至出现脱屑、瘙痒等症状。这一现象并非个例,而是与冬季节特有的环境因素和人体生理变化密切相关。
冬季皮肤干燥的原因
环境因素
01温度低
秋冬季节气温下降,人体皮肤的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循环减缓,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减弱,保湿能力下降。
02空气湿度低
随着气温的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容易被蒸发,导致皮肤干燥。
03紫外线
虽然秋冬季节的紫外线强度相对夏季有所减弱,但长时间暴露在户外仍然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伤害,加速皮肤老化,降低皮肤保湿能力。
人体生理变化
01皮脂腺分泌减少
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体皮脂腺的分泌量也会减少,导致皮肤表面的油脂层变薄,保湿能力下降。
02皮肤屏障受损
频繁使用碱性过强的清洁产品、过度搓洗等都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皮肤保湿能力下降。
其他因素
01饮食不均衡
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会影响皮肤的保湿能力和修复能力。
02生活习惯
长时间处于空调或暖气房中,会加速皮肤水分的流失,导致皮肤干燥。
如何应对
正确的沐浴习惯
沐浴过于频繁和长时间浸泡会带走皮肤上用于保湿的油脂膜,破坏水油平衡,应减少沐浴次数,同时控制沐浴时间在5~10分钟。此外,水温太高还容易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加速皮肤干燥。建议沐浴水温处于32℃~37℃为宜。
重视润肤剂的使用
保湿是护肤的基础。按需涂抹具有保湿功效的润肤剂,可以锁住皮肤的水分,减少流失,防止皮肤干燥、皲裂,尤其是手肘、膝盖、小腿等油脂分泌少的部位。
选择合适的穿用物品
尽量避免选择毛织、化纤等粗糙的贴身衣物和床上用品,建议选择纯棉制品。
饮食调整
增加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摄入,如深色蔬菜、坚果类以及鱼类等,这些营养素具有促进细胞再生及修复功能,并能增强皮肤屏障强度以抵御外界伤害。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排除体内毒素,提高身体免疫力,同时也能使皮肤看起来更加健康有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