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可通过HIV抗体检测、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HIV核酸检测等方式进行筛查。检测方式的选择需结合感染时间窗口期、检测目的等因素综合判断。
1、HIV抗体检测
通过采集静脉血或指尖血检测HIV抗体,是常规筛查的主要方法。感染后3-12周可检出抗体,适用于高危行为后3个月以上的检测。常用试剂包括胶体金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需在具有艾滋病检测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若初筛阳性,须经免疫印迹试验确证。
2、抗原抗体联合检测
同时检测HIVp24抗原和抗体,可将窗口期缩短至2-6周。第四代检测试剂能更早发现感染,适用于高危暴露后4周以上的早期筛查。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核酸检测复核。
3、HIV核酸检测
直接检测病毒RNA或DNA,窗口期仅1-4周,适用于高危暴露后2周内的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筛查和抗体不确定结果的补充检测。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病毒载量检测等方法,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通常在疾控中心或指定医院开展。
4、快速检测
采用免疫层析技术,20分钟内可获取结果,适用于应急筛查和基层医疗机构。包括血液、口腔黏膜渗出液等样本类型,但敏感度略低于实验室检测。快速检测阳性者需进一步做确证试验,阴性结果在高危行为后3个月需复查。
5、自我检测
使用国家批准的艾滋病尿液自检试剂或血液自检试剂,按说明书操作可完成初步筛查。自检结果不能作为诊断依据,阳性者需立即到专业机构复检,阴性者建议3个月后复查。自检过程需注意样本采集规范性和结果判读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