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造车新势力陷入困境,已申请破产重整。
6月14日,拜腾旗下两家关联公司被法院新申请破产清算。 在相关裁定中,虽然两家公司辩称拜腾仍有被“解救”的希望,但法院认为债权人权益多年未得到保障,决定立案。
从拜腾汽车的过往来看,高开低走是显而易见的。 成立之初,其核心管理团队包括来自宝马、特斯拉等巨头的骨干人员。 在融资过程中,还得到了宁德时代、一汽集团等巨头的青睐。 甚至在上一次重组期间,富士康也伸出了援手。
拜腾汽车曾与蔚来、小鹏、威马并称为造车新势力的“四小龙”,如今却纷纷申请破产,令人唏嘘。
两家公司争辩称“救市”仍有希望
据了解,此次申请破产清算的拜腾旗下两家公司,一家是智行新能源,一家是智行电动汽车。 法院判决书显示,知行新能源持有知行电动汽车51%的股权。
天眼查信息显示,知行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新增一条“破产重整”信息。 公司为上海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法院为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
同日,知行电动车公司还新增一条“破产重整”信息,案号为(2023)苏0113宝47号,案件类型为“破产案”,申请人为南京市栖霞区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本公司、圣戈班汽车玻璃(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为诉讼法院。
天眼查信息显示,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6月,注册资本56.4571亿元。 公司由知行新能源汽车投资管理(南京)有限公司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73.33%和26.67%。 拜腾汽车是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南京知行电动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注册资本59.598亿元。 是一家以汽车制造为主的企业。 公司由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南京行知科技组成。 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共同参股。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显示,在知行新能源汽车公司破产清算案中,申请人南京库欧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称,公司欠债超过其包车费77万元,另有申请 上海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人士称,其拖欠货款369万余元。 在智行新能源汽车公司的破产清算案中,三名申请人还表示被公司欠款。 上述申请人认为,拜腾两家关联公司作为债务人,无力清偿到期债务,明显无清偿能力。 此外,他们还涉及大量执法案件并停止运营。 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依法申请破产清算清偿债务。
针对申请人的观点,拜腾两家关联方辩称,拜腾仍有被“拯救”的希望,并表示其已具备量产条件,正在进行资产重组,市值远低于大于其账面价值。
但法院认为,知行新能源汽车公司、知行电动车公司涉及多起执行案件。 尽管他们名下拥有巨额财产,但其权利和财产完整性存在瑕疵,致使法院无法妥善执行。 很多执行案件只能终止执行程序,导致申请人的权利无法得到维护。 公司已停业数年,多次自行重组未果。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申请人无法通过案件的强制执行获得还款。 应认定知行新能源汽车公司、知行电动汽车公司存在破产原因。 公认。
目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已裁定受理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南京知行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破产清算案。 .
事实上,这并不是拜腾汽车第一次申请破产清算。 早在2021年10月,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就有一桩“破产上诉案”的信息。 申请人为上海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审定法院为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拜腾创业团队豪华
曾经被挖角的“BMW i8之父”
作为曾经与蔚来、小鹏、威马齐名的造车新势力“四小龙”,拜腾汽车如今倒闭清算,令人唏嘘不已。
创业之初,与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相比,拜腾的创业团队堪称豪华。 关戴雷(博士)和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原CEO付强都是汽车行业的专业人士,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
“有工厂,有产品,拜腾没玩好手。” 此前,一位接近拜腾的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用足球场上的术语来形容,就是‘进不了球’,还是很难进, ’拜腾值得反省。”
拜腾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15年。
2015年,和谐汽车与腾讯、富士康签署《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3:3:4出资比例设立河南和谐富腾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2016年 2019年,三方共同在香港注册成立Corp (FMC),致力于打造中国高端智能电动车(互联网+智能电动车)。
和谐汽车董事长冯长革通过FMC持有智行新能源汽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而智行新能源持有拜腾汽车73.33%股权。
FMC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源于德国《焦点》周刊2016年4月中旬的报道。一家名为宝马的中国电动车企业挖走了宝马电动车核心研发团队的四名成员,其中包括“ BMW i8之父毕福康。
随后,戴雷通过朋友圈透露:在香港注册,研发总部在深圳(后改为南京),欧洲和硅谷的团队分别负责传动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
然而一年后的2017年,富士康、腾讯相继退出了FMC。
2017年9月7日,FMC在上海召开发布会,发布了电动汽车品牌LOGO,以及中英文名称,英文名称为“BYTON”,中文名称为“Byton”。
品牌推出后,拜腾加速前进。 2018年6月11日,拜腾全球总部在南京正式启用。 与此同时,拜腾B轮融资顺利完成,数家投资方跟投,融资总额达5亿美元。 据悉,主要投资方包括中国一汽集团、启迪控股、宁德时代、江苏“一带一路”投资基金等。3个月后的9月28日,南京知行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价格为8亿元通过收购华立。
对于这笔交易,有业内人士认为,与蔚来和小鹏的代工模式相比,拜腾8亿多的造车资质购买成本不低,但拜腾是造车新势力。 急于推出产品,对资质有强烈需求。
同年,拜腾首款新车概念版(BYTON)亮相美国CES消费电子展。 当时,拜腾汽车与蔚来、小鹏、威马并称为造车新势力的“四小龙”。
然而,转机出现在2019年,2019年4月,合伙人之一的布赖特菲尔德离开了拜腾。
“拜腾将于今年年中完成C轮融资,目前已获得多家实力机构的支持,一汽集团已开始尽职调查领投拜腾的C轮融资。目前,拜腾的融资进展非常顺利,江苏省政府也给予了拜腾大力支持。 2019年5月8日,戴雷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拜腾首款M-Byte汽车将于年底量产。
然而,进入2019年,车市却变得冷清。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4%。 资本市场也遇冷,一汽拜腾领投的C轮融资迟迟没有到位。
进入2020年,加上疫情因素,车市和资本市场将更加雪上加霜。 还没等M-Byte量产,2020年6月,拜腾表示,受疫情影响,C轮5亿美元融资并不顺利。 等了一年,拜腾没有等到投资人。
7月初,该公司宣布暂停在中国大陆的业务运营。
徒劳自救
在拜腾暂停中国大陆业务后,拜腾仍在寻求自救。
停产两个多月后,拜腾改头换面,重启造车。 2020年9月10日,记者查询国家企业信息信用公示系统发现,南京升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升腾汽车”)于9月9日正式成立。
据了解,盛腾汽车注册资本15亿元,由段连祥、成都荣普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南京行知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汽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等组成。厦门道合智联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由5名股东出资设立。 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研发、新能源汽车销售等。
其中,段连祥认缴1亿元,持股比例为6.67%。 值得注意的是,升腾汽车法定代表人段连祥此前曾任拜腾汽车中国研发副总裁。
此前,知情人士爆料称,拜腾汽车已申请注册成立一家新技术公司,取名“升腾”,预计8月底可获得法人营业执照。 新技术公司拟融资20亿元,加速M-Byte的量产。 目前,一汽集团等股东正在积极推进本次融资。
此外,拜腾还在以多种形式加速重启,以推动量产车型M-Byte的上市。 尽管7月1日拜腾在中国的大部分员工都处于待命状态,但拜腾的研发、采购、制造等部门并没有停止工作。 近两个月,拜腾留守员工从100人增加到130人,腾讯正在分批召回员工。 目前,拜腾汽车拥有三名核心管理层成员,分别是首席事务官丁庆芬、供应链管理与研发副总裁段连祥、南京知行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应展旺。
对于升腾汽车的成立,业内人士认为,拜腾很可能改变身份寻求资本市场的支持,重回造车赛道。
一个转折点似乎就在眼前。
2021年1月4日,拜腾汽车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加速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力争一季度2022年,实现M-Byte量产。
不过,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经过半年的磨合,富士康对拜腾内部股东之间的复杂博弈和正在进行的“宫斗”心灰意冷,而股东中国一汽的实力最终让富士康考虑退出。
但时至今日,拜腾的第一款量产车M-Byte仍然下落不明。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当时,一位接近拜腾汽车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时M-Byte的量产距离“完工目标”仅一步之遥,但由于资金短缺,最终无法实现量产。 在业内人士看来,拜腾汽车一直专注于建厂等重资产模式,这也是其资金链吃紧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2年8月,有网友爆料,在某二手车交易平台上,有人以5.2万元的价格出售拜腾的测试车。
公开资料显示,拜腾汽车已历经6轮融资,融资总额达84亿元。 2020年8月,拜腾汽车因“烧光84亿元,造不出量产车”登上央视新闻。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已经白热化
近期,不少业内人士公开表示,汽车行业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日前在股东大会上指出,企业首先要拿下的是核心技术。 新能源汽车革命是一场技术革命。 只有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生存。 如果只是简单的拼装,存活的概率很小。 在他看来,行业机会窗口期只有3到5年。
华为执行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也表示,未来在汽车行业的淘汰赛中,将会出现中小企业并购。 他认为,未来龙头车企的年产量达不到500万辆甚至1000万辆,就很难站稳脚跟。 “车企会越来越少,中国市场的主要玩家可能会少于五家。”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甚至直言,3-5年后,60%-70%的品牌可能面临倒闭。
基于这样的背景,去年以来,不少新势力车企面临淘汰。 5月23日,阅文汽车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653万余元,关联案件为合同纠纷。 风险信息显示,公司拥有多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金额合计超过1.1亿元。
此外,天际汽车(前身乐视汽车)此前也发布了《天际汽车停产通知》。 鉴于公司财务状况和生产销售计划的影响,自2023年4月1日起,公司部分岗位实行停产停工政策。
而威马汽车也被曝出停工停产、欠薪裁员等问题,而在3月29日,威马汽车还新增了一条股权冻结信息。 被执行股权的公司为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金额约40.4亿元,冻结期为2023年3月14日至2026年3月13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