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晚,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抵达北京,发微博。 很多人感叹又一个科技巨头来了。 苹果CEO库克、高通CEO阿蒙、三星CEO李在镕、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让我们一探究竟。 今年以来,跨国科技巨头频频来华考察,名单着实不胜枚举。
跨国科技巨头频繁来华,彰显了中国市场的强大吸引力。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面临很大不确定性。 新冠疫情、高通胀、乌克兰危机、金融动荡等不利因素带来的挑战不断。 世界经济前景黯淡,中国经济成为难得一见的亮点。
从软环境看,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拥有超大消费市场,为中外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贸促会5月30日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中国对外投资营商环境研究报告》显示,97%的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出台的对外投资政策给予了评价政府对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评价为“满意”或以上,且超过70%的受访企业表示,在华产业链布局将维持现状或进一步推进产业链本土化。
在硬实力方面,中国拥有成熟、完备、高效的工业生产体系,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科技人力资源。 工程师数量约占全球四分之一,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数量相当于美国、欧洲、日本和印度的总和。 中国具有强大的创新支撑发展能力,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2022年,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将继续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环境,无论是消费市场还是产业支撑,对于跨国科技公司来说,中国都是合作共赢不可替代、难以割舍的地方。
跨国科技巨头频繁访华,也反映出美国“脱钩断链”行为不得人心。
2018年以来,美国不断推动对华“脱钩”,采取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限制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等多种举措,企图遏制中国的“脱钩”。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过去几年,美国的“脱钩破链”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损人害己的同时,扰乱了国际经贸秩序,损害了各国企业的利益。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今年3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其目前追踪的44项技术中,中国的全球领先优势扩大到37项,涵盖国防、太空、机器人、能源、环境、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先进材料和关键量子技术。 美国商会发布报告称,与中国脱钩将导致美国投资者每年损失250亿美元的资本收益,美国GDP因此损失高达5000亿美元。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 面对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中国以实际行动与世界分享中国市场机遇,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科技巨头频频来华,显然不是某些人的一时兴起,而是众多跨国公司经过仔细观察和投资实践后对中国经济投下的信任票和支持票。 我们期待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和世界经济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