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皮肤过敏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加重皮肤损伤或诱发全身性反应。中药过敏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全身过敏反应。
轻度过敏可能仅表现为局部皮肤瘙痒或轻微红肿,此时停用致敏中药后症状可能自行缓解。但若持续接触过敏原,皮肤可能出现水疱、糜烂或渗出,增加继发细菌感染风险。部分患者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可能遗留色素沉着或瘢痕。
重度过敏可能引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全身反应,甚至导致过敏性休克。某些含重金属的中药长期使用可能引起慢性中毒,表现为皮肤苔藓样变或黑变病。过敏反应还可能累及黏膜,出现眼结膜充血、口腔溃疡等症状。
出现中药皮肤过敏后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过敏期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建议记录过敏中药成分,就医时携带药品包装供医生参考。皮肤科医生可能建议进行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必要时开具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或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控制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