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卡综合征是指由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导致的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症,主要表现为腹水、肝脾肿大和下肢水肿。该病可由先天性血管畸形、血栓形成、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1.病因机制
布卡综合征的发病与肝静脉血液回流受阻直接相关。先天性因素包括下腔静脉膜性狭窄或闭锁,后天性因素常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导致的血栓形成,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肿瘤压迫或血管炎性病变也可能阻塞肝静脉流出道。
2.典型症状
患者早期出现腹胀、右上腹痛等非特异性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观察到进行性加重的腹水,约半数患者伴有下肢水肿和静脉曲张。慢性期可见肝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门脉高压体征,严重者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
3.诊断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肝静脉血流异常,CT或MRI可明确阻塞部位和范围,血管造影是确诊的金标准。实验室检查常见转氨酶轻度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腹水为漏出液性质。需注意与肝硬化、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鉴别。
4.治疗措施
急性期可采用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慢性期需解除血管阻塞,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是常用介入手段。对于膜性狭窄患者可行球囊扩张术,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肝移植。同时需处理并发症如利尿剂控制腹水。
5.预后管理
早期干预者5年生存率较高,但需终身抗凝预防复发。患者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避免高盐饮食加重腹水,限制蛋白质摄入预防肝性脑病。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评估分流通道通畅性,出现呕血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
布卡综合征患者日常需保持低脂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K拮抗剂影响的凝血因子。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外伤出血,注意观察下肢水肿变化。严格遵医嘱服用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定期复查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剂量。出现腹痛加剧或呕血等症状时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