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营养不良主要分为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Fuchs内皮营养不良和圆锥角膜等类型。
1.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
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角膜上皮细胞基底膜异常增厚,形成地图状、指纹状或点状混浊。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畏光、异物感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反复发生角膜上皮脱落。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促进修复,必要时行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2.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征为角膜基质层出现白色颗粒状沉积物,早期多位于角膜中央,随病情发展可扩散至周边。患者通常在20-30岁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可能伴有眩光。轻症可使用高渗盐水滴眼液延缓进展,中重度需考虑角膜移植术如深板层角膜移植。
3.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表现为角膜基质层出现交叉网格状混浊,多始于青少年期,40岁后可能显著影响视力。常伴有反复角膜糜烂,出现眼痛、流泪等症状。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长期管理需考虑穿透性角膜移植。
4.Fuchs内皮营养不良
Fuchs内皮营养不良主要累及角膜内皮细胞,导致内皮功能失代偿,引起角膜水肿、大泡性角膜病变。早期表现为晨起视物模糊,午后减轻,晚期可能出现持续视力下降、眼痛。治疗早期可使用5%氯化钠滴眼液脱水,终末期需行内皮角膜移植术。
5.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以角膜中央变薄前凸为特征,属于非炎症性变性疾病,多在青春期发病。典型症状为进行性近视和散光加重,可能突发角膜水肿。轻中度可通过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快速进展期需行角膜交联术,晚期需行深板层角膜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