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是常见的经济型鱼类,俗称非洲鲫鱼、吴郭鱼、福寿鱼等,原产于非洲,因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病虫害少、繁殖力强等优点而广泛引种至世界各地,下面一起来看一看罗非鱼是海鱼还是河鱼吧!
一、栖息环境
罗非鱼是河鱼。罗非鱼是丽鱼科罗非鱼属鱼类的统称,俗称非洲鲫鱼、吴郭鱼、福寿鱼等,原产于非洲,对水体环境适应性极强,不管是在淡水中还是海水中均能生长、繁殖,目前我国的罗非鱼品种主要有莫桑比克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尼罗非鱼等。
二、分布范围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因具有生长速度快、食性广、繁殖力强、病虫害少、肉质好、产量高等优点而广泛引种至世界各地,我国先后引进了莫桑比克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齐氏罗非鱼等品种,现长江以南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普遍都有分布。
三、生活习性
1、杂食性:罗非鱼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中幼鱼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随着鱼体长大逐渐转成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人工养殖条件下主要吃植物性饲料。
2、中下层:罗非鱼是中下层鱼类,一般情况下都在水体中下层活动,但季候变化、水温冷暖、气压高低、饵物环境、水位涨落、水质清浊等都会改变罗非鱼的活动水层。
3、喜温性:罗非鱼生存温度15~35℃,水温低于15℃处于休眠状态,水温低于10℃会被冻死,最高临界温度40~41℃,最适生长温度28~32℃,繁殖温度要求20℃以上。
4、耐低氧:罗非鱼的耐低氧能力很强,溶氧量窒息点为0.07~0.23毫克/升,水中溶氧量在1.6毫克/升时仍能生活和繁殖,水中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不会受影响。
四、常见种类
1、奥利亚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是1981年从台湾省引入大陆的,而台湾省则是于1974年从以色列引进的,俗称蓝罗非鱼、紫金彩鲷等。
2、莫桑比克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是1957年我国从越南引进的,俗称越南鱼、爪哇罗非鱼、吴郭鱼等,最大个体普遍在1.5斤以内。
3、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是联合国推荐的优质水产养殖品种,1978年从苏丹首次引入,1985年、1992年、1994年又分别引进了一批。
4、奥尼罗非鱼:奥尼罗非鱼是用奥利亚罗非鱼作父本和尼罗罗非鱼作母本杂交获得的杂交子一代,在我国华南地区各地普遍都有养殖。
5、红罗非鱼:红罗非鱼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突变种,因鱼体为红色而得名,有尼罗罗非鱼型、莫桑比克罗非鱼型等。
6、齐氏罗非鱼:齐氏罗非鱼是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广东食品公司1978年从非洲引进的,在广东一带很常见,因个体小而鲜有人工养殖。
罗非鱼是丽鱼科罗非鱼属鱼类的统称,俗称非洲鲫鱼、吴郭鱼、福寿鱼等,原产于非洲,我国先后引进了莫桑比克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等,现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下面一起来看一看罗非鱼和太阳鱼有什么区别吧!
一、科属分类
1、罗非鱼:罗非鱼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辐鳍鱼纲、辐鳍鱼亚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丽鱼科、罗非鱼属鱼类的统称,常见种类有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等。
2、太阳鱼:太阳鱼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辐鳍鱼纲、辐鳍鱼亚纲、鲈形目、鲈亚目、太阳鱼科、太阳鱼属鱼类的统称,常见种类有黑刺盖太阳鱼、白刺盖太阳鱼等。
二、形态特征
1、罗非鱼:罗非鱼体长椭圆形,高而侧扁,背部隆起,腹部圆,鳞大,圆形,背鳍发达,腹鳍末端伸达肛门,臀鳍与背鳍鳍条部相对,尾鳍末端钝圆形,体侧、尾鳍上具多条纵向网状斑纹,体色呈灰褐色,鳞片边缘呈暗色。
2、太阳鱼:太阳鱼呈长椭圆形,高而侧扁,背部隆起,腹部平直,鳃盖骨边缘突出,长有蓝黑色耳状软膜,头胸部至腹部呈淡橙红色或淡橙黄色,体侧常有几块暗纹,背部呈淡青灰色,体下部呈蓝绿色,间有灰黑色的纵纹。
三、栖息环境
1、罗非鱼:罗非鱼是中下层鱼类,一般情况下都在水体中下层活动,冬季则游到深水区越冬,最适生长温度28~32℃,生存临界温度10~41℃,水温低于15℃时处于休眠状态,水温低于10℃时会被冻死,适应性极强,在淡水和海水中均能生长、繁殖。
2、太阳鱼:太阳鱼是温水性鱼类,生存水温1~38℃,水温2~3℃仍能在自然环境下安全越冬,摄食临界温度8~38℃,水温低于8℃时停止摄食,水温低于5℃时处于休眠状态,只要水体有一定的深度就能越冬,常以小群栖息在湖泊和水库的水草丛中。
四、食物习性
1、罗非鱼: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植物性食物有藻类、高等植物碎屑及水生植物根茎、枝叶、果实等,动物性食物有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和孑孓、摇蚊幼虫等水生昆虫。
2、太阳鱼:太阳鱼是杂食性鱼类,幼鱼主要以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及摇蚊幼虫等水生昆虫为食,而成鱼则主要以水生植物的茎叶、小型鱼类、虾类、软体动物等为食。
综上所述,太阳鱼和罗非鱼是两种不同的鱼类,其中太阳鱼是太阳鱼科太阳鱼属鱼类的统称,原产于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而罗非鱼则是丽鱼科罗非鱼属鱼类的统称,俗称非洲鲫鱼、吴郭鱼、福寿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