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心肌缺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运动、控制情绪、规范用药、定期监测等方式护理。心绞痛心肌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
1、调整饮食
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糙米等全谷物,有助于稳定血脂。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以减轻心脏负荷。
2、规律运动
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绞痛。运动前后监测心率,保持靶心率在最大心率的50-70%范围内。冬季户外活动时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导致血管收缩。
3、控制情绪
通过正念冥想、深呼吸练习缓解焦虑,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佐匹克隆片等助眠药物。参与社交活动时避免过度疲劳,学会主动拒绝高强度应酬。
4、规范用药
遵医嘱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扩张冠状动脉。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胸痛发作时舌下含服0.5毫克。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等降脂药不良反应。
5、定期监测
每日早晚测量血压并记录,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每3个月检测血脂四项,维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1.8毫摩尔/升。出现胸痛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立即呼叫急救中心。
护理期间需戒烟限酒,避免被动吸烟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在40-60%。外出时携带病情卡片,注明常用药物和过敏史。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掌握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方法。定期随访时携带完整用药记录和症状日记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