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宝宝营养不良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制剂、改善进食功能、治疗原发疾病、定期监测评估等方式改善。营养不良通常由吞咽功能障碍、营养摄入不足、消化吸收障碍、代谢异常、伴随疾病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
选择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肉糜粥、蒸蛋羹、香蕉泥等,将食物加工成糊状或泥状。少量多餐喂养,每日可安排5-6餐。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多晒太阳促进骨骼发育。
2、补充营养制剂: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如短肽型全营养配方粉、中链甘油三酯配方粉等。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铁剂、锌剂等微量营养素。严重营养不良需考虑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3、改善进食功能:
进行口面部肌肉按摩和吞咽功能训练,采用防呛咳的喂养姿势。选择适合的辅助餐具如弯头勺、防滑碗等。对严重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管喂养,需定期更换导管并保持清洁。
4、治疗原发疾病:
脑瘫患儿常伴随胃食管反流、便秘等消化道问题,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表现为进食后呕吐、腹胀等症状。需在康复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抗反流治疗和胃肠功能调节。
5、定期监测评估:
每月测量身高体重并绘制生长曲线图,定期检测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喂养方案,必要时转诊至临床营养科进行专业营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