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可通过保守观察、药物治疗、鼓膜贴补术、鼓室成形术等方式治疗。耳膜穿孔可能与外伤、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
1、保守观察
小型穿孔且无感染时,可等待自然愈合。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或游泳。穿孔边缘上皮细胞通常会在数周内迁移覆盖缺损区,期间需定期复查耳内镜评估愈合进度。
2、药物治疗
合并感染时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炎症,配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口服抗感染。穿孔较大者可短期使用酚甘油滴耳液缓解疼痛,但须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制剂。
3、鼓膜贴补术
适用于3个月未愈的中等大小穿孔。门诊局麻下用明胶海绵或硅胶片贴附穿孔处,促进纤维组织生长。术后需保持贴片干燥,成功率可达70%,需重复进行1-2次。
4、鼓室成形术
针对长期不愈的大穿孔或听骨链损伤。全麻下取颞肌筋膜或软骨膜移植修复,同步处理中耳病变。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1个月,听力改善通常需3-6个月恢复期。
5、并发症预防
反复感染可能导致胆脂瘤形成,需行乳突根治术。严重者可能出现面神经麻痹或脑膜炎,需联合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片治疗。术后持续耳鸣者可配合掩蔽疗法。
治疗期间应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时可用凡士林棉球堵塞外耳道。保持鼻腔通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恢复期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防止气压伤。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元素有助于黏膜修复。若出现发热、眩晕或分泌物增多需及时复诊。